星空体育(国家认证)官方网站-最值得信赖平台

杉杉衰落家族内斗只是表象-星空体育有限责任公司

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资讯

杉杉衰落家族内斗只是表象

发布日期:2025-08-07 20:45:17 点击次数:

  

杉杉衰落家族内斗只是表象

  在家族企业迅速进入实质性的二代接班之际,其中的部分商业家族却陷入了内斗。

  在我国企业类型结构中,家族企业以庞大的体量、深厚的产业根基,深度嵌入经济运行中。然而,家族企业又因家族治理的天然短板,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不可忽视的风险。

  前有杉杉,后有娃哈哈——当“创一代”离世后,不少家族企业陷入内斗,不仅损害创始人的个人声誉,而且还会对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类似杉杉、娃哈哈这样大体量的企业,可能还会波及上下游产业链以及区域经济稳定。

  我们认为,杉杉股份今天的问题,不完全源于家族内斗,很大原因是和公司在前期大肆跨界转型有关。

  杉杉股份的前身是1989年成立的宁波甬港服装厂,当时这家企业资不抵债、濒临破产。郑永刚临危受命,不仅挽救了这家服装企业,还带领公司一度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服装企业。其中,郑永刚通过大胆的广告投放和创新的营销策略,使得“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的广告语广为人知,迅速打开市场,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过去因为从没有服装企业在中央台打过广告,所以一炮而红。”据郑永刚回忆:“当时生产出的西装没有在浙江卖,全拉到了上海,我们要占有市场制高点。”正是由于郑永刚的远见,杉杉股份的服装业务一跃成名。

  公司官网信息显示,1998年,杉杉品牌(公司服装业务,2018年被分拆,前往H股单独上市。)实现七连冠,市场综合占有率达到37.4%,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服装第一品牌。短短几年内,在郑永刚的带领下,杉杉股份不仅起死回生,还成为了行业数一数二的服装企业。

  颇有远见的他,敏锐地意识到服装行业,未来或将迎来衰退风险,于是开始寻求转型。1999年,杉杉股份与鞍山热能研究院合作,同时成立上海杉杉,进入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开始布局锂电池材料。这一决策在当时备受质疑,甚至被认为“疯狂”。但郑永刚坚定自己的判断,毅然决然跨界转型,公司正式进入新能源领域。

  2003年和2005年,杉杉股份又分别成立杉杉能源和东莞杉杉,介入正极材料和电解液领域,完成锂电池三大核心材料的布局。

  在较长的时间里,杉杉股份的转型一直不被看好。随着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锂电池市场终于迎来了大爆发。2013年,杉杉股份服装业务营业收入为17.26亿元,锂电池材料营业收入为21.64亿元,首次超过服装业务,成为公司主营业务。而且,同期,因受宏观经济不景气、消费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公司服装业务出现亏损,锂电池材料业务归母净利润为1.29亿元,抵消了服务业务带来的亏损。

  事实上,除了新能源锂电池,杉杉股份依托公司锂电池材料产业优势基础,积极向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行延伸,大力拓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除此之外,公司还涉足创投、融资租赁等类金融产业、光伏等领域。

  2023年2月10日,郑永刚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打破了杉杉股份原有的平静,公司转型塑造的传奇佳话,也在其去世后,变成了一段家族企业内斗的权谋闹剧。一场围绕控制权的内斗悄然上演。

  郑永刚与前妻育有二子,次子郑驹长期以来被当作接班人培养。除此之外,郑永刚与第二任妻子周婷还育有多个孩子。由于离世前未留下任何书面遗嘱安排接班事宜,郑永刚去世后,2023年3月,郑驹全票当选公司董事长,但这却遭到继母周婷的反对。周婷称基于继承关系,她应当成为杉杉股份的实控人,并指责股东大会是“违规和错误”的,这也将双方矛盾彻底公开化。

  历时数月的法庭争斗后,双方达成暂时和解。2023年5月10日,周婷进入董事会,郑驹继续担任董事长。但到了2024年11月,杉杉股份披露,郑驹因工作原因辞去董事长一职,周婷成为了新任董事长,同时接任杉杉股份的法定代表人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

  然而,公司内斗引发了银行对“杉杉系”的信任出现危机,导致部分银行对“杉杉系”进行了抽贷。

  2024年6月28日,公司控股股东杉杉集团发布贷款利息逾期公告,其应于6月20日支付的1963.91万元贷款利息未按照计划还款。此后,杉杉集团一系列的债务违约连番爆出,2025年1月,杉杉集团发布的信用债公告显示,其超过95%的债务将在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总额高达126.21亿元,其中短期债务为120.37亿元。

  2025年1月21日,三家债权银行联手向法院申请对杉杉集团重整。1月24日,杉杉股份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股份被冻结。1月27日,杉杉集团被申请重整。2月25日,杉杉集团被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裁定进入重整程序。

  6月25日晚,杉杉股份发布公告,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杉杉控股有限公司持有无限售流通股的1300万股被司法处置。根据司法执行平台的成交结果公告,自然人魏巍以每股8.42元,总价1.09亿元,竞买成交1300万股股份。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杉杉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由于司法拍卖、可交债转股等原因,处于持续下降过程中,此次拍卖后,最新持股比例下降到26.36%。

  另外,6月27日,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拟对公司副董事长郑驹持有的公司181万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0.08%)进行司法强制执行。本次执行后,郑驹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随着控股股东以及家族成员的股份被司法拍卖或强制执行等,杉杉股份创始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正在被逐步稀释。

  7月2日,杉杉股份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重整的进展公告,公司表示,能否重整成功尚存不确定性。但其强调,公司与控股股东在资产、业务、财务等方面均保持独立。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本次事件未对日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实质影响。杉杉股份将持续努力做好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保障上市公司的稳健经营。

  星空体育网址

  2024年,杉杉股份迎来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80亿元,同比下降2.05%,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从2023年的7.65亿元骤降至2024年的-3.6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47.97%。

  对于亏损的原因,公司解释主要有三个,一是参股企业(如巴斯夫杉杉、穗甬控股)的投资亏损约5.06亿元;二是对长期股权投资巴斯夫杉杉49%股权和衢州杉杉31.25%股权、收购偏光片业务产生的商誉、处置电解液业务等形成的其他应收款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预计影响损益约-3.94亿元;三是母公司财务费用等三项费用及其他预计影响损益约-3.68亿元。

  在早期,为了跨界转型,在郑永刚的领导下,杉杉股份通过一系列收购和投资,迅速扩张至新能源、光学材料、金融、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2021年,杉杉股份以53亿元的对价,收购了韩国LG化学旗下的偏光片业务,成立合资公司杉金光电,一跃成为全球偏光片龙头企业。偏光片是液晶面板的关键材料之一,被誉为光学行业的芯片,是新型显示产品的核心技术之一,长期以来为日韩少数几家企业把控。

  近五年来,如图表1所示,2021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司锂电池业务大涨,加上偏光片业务并表带来的11.97亿元,以及投资收益等,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双双增长,营收从2020年的82.16亿元,增长至206.99亿元,公司营收一夜跨越百亿元大关。同期,归母净利润也从1.38亿元,同比暴涨2320%至33.4亿元。然而,2022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开始波动下滑,归母净利润也在2023年出现暴跌,直至2024年出现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业绩达到顶峰之际,杉杉股份的现金流并不理想。2021-2023年,前两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33.4亿和26.91亿元,但同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却为-3.65亿元和5.07亿元,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下滑,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则又由正转负,为-1.98亿元。这种高盈利、低现金流的“纸面富贵”,不仅反映了公司主营业务的不稳定,更体现了资金链的脆弱性,当环境突变、周期反转,这种“纸面富贵”将会迅速变“账面亏损”,从而出现债务危机。

  星空体育网址

  早期的转型成功,让郑永刚尝到了“买买买”的甜头,但是,如今,公司却要通过甩卖资产,剥离非核心产业,明哲保身。2020年,杉杉股份出售了服装业务子公司杉杉品牌公司的部分股权,杉杉品牌公司于2020年7月起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2023年2月,公司完成电解液业务子公司衢州杉杉51%的股权转让交割;2023年7月完成东莞杉杉100%股权出售;2023年4月完成光伏电站子公司杉鑫光伏90.035%股权出售;2024年1月完成了光伏业务子公司宁波尤利卡90.035%股权出售交割。

  杉杉股份表示,这是为了持续落实聚焦战略,专注核心主业发展,逐步剥离非核心业务。目前,公司专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两大业务。

  然而,这两大业务也正处于摇摆之中。2021年,公司通过收购迈入偏光片业务后,2023年,受终端需求疲软、行业内竞争加剧等影响,偏光片产品价格同比下降。与此同时,锂电池行业去库存的背景下,终端需求增速放缓,中游锂电池材料均面临供需关系阶段性失衡、产品价格下滑的重大挑战。2023年,两大业务经营业绩均出现了下滑。在行业周期影响下,公司两大业务均面临着重大挑战。

  7月15日,公司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告显示,预计2025年半年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元至2.4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同比增加810.41%至1265.61%。其中,公司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合计实现净利润3.5亿元至4.5亿元。此外,母公司财务费用和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的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等参股企业的亏损,预计影响损益-1.5亿元至-1.7亿元。可见,在行业波动下,杉杉股份业绩波动起伏较为明显,在日后的发展中,公司又将如何保障业绩的稳定性呢?

  从“服装第一股”到“锂电龙头”,杉杉股份转型成功依赖关键人物郑永刚的前瞻布局与长期主义;但其衰落亦源于战略激进、内斗消耗及行业周期波动,其中家族内斗虽然不是公司衰败的主因,但却是公司沦落至此的导火索。不管是娃哈哈还是杉杉股份,家族企业的传承,都应该思考如何平衡“家族情感”与“企业理性”,“传统控制”与“现代治理”的问题,确保家族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对于杉杉股份的所处困境,其若不能重塑治理结构、聚焦核心技术并优化资产负债,杉杉股份恐难重返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