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2-27 15:14:29 点击次数: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明确提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这一决策不仅再次强调了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指出了未来转型的主要方向与关键手段。数据显示,传统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然而,作为这个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产业的发展正在面临诸多挑战。
不少地方因为过于追求新兴产业发展,愈发忽视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甚至是将传统产业视为低端产业一刀切地退出市场。这种短视的做法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平稳发展,还可能导致产业的空心化,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因此,如何有效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024年8月23日,在位于361°晋江五里服装基地的“5G+智慧工厂”项目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然展现出蓬勃生机。这一项目通过引入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助力企业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从根本上来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要承认,随着要素成本的上升与资源环境的日益紧约,传统产业的相对优势正在逐渐减弱。生产效率低下、产业基础不牢固、缺乏创新能力等问题亟待解决,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与要素创新,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在这一过程中,数智技术的应用正成为传统产业转型的有力抓手。实践证明,当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深入到研发、设计、生产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不仅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可以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拓宽销售渠道。特别是依靠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技术,传统的柔性化生产模式已然成为现实,个性化定制以及一件起订的生产模式正在逐步推广。
此外,人工智能作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各个环节中被广泛应用。以小模型为代表的专用智能应用从工业视觉识别等外围应用逐渐深入生产制造环节,而大型模型通用智能应用也在设备维护与产品设计等领域不断突破。这一切表明,传统产业的数字转型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星空体育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仍面临诸多难点。一方面,转型成本的高昂使得不少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敬而远之,产生了“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心理障碍。为此,必须采取分类推进与精准施策,结合不同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与需求,实施针对性改造。
经过努力,目前我国已经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成万余家省级智能工厂,同时全国“灯塔工厂”数量占全球总数的42%。这些举措无疑对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然而,总体而言,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依然面临技术更新缓慢、数据要素效能发挥不充分、关键核心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持续发力于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及网络化联接,将是未来必须重点关注的方向。
展望未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必成为一场持久战。鼓励企业龙头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化转型,将为产业园区和集群进一步加速改造升级注入新的动能。这不仅仅是提升生产力的要求,更是对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与动力的重新思考。
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普通消费者与行业从业者也应积极与时俱进,利用AI工具如简单AI实现自我创作与技术提升。通过这些智能化产品,我们不仅可以简化工作流程,还自如应对传统产业转型的挑战。
总结而言,善用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传统产业升级有望在未来实现弯道超车,迎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