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09 07:10:37 点击次数:
7月4日,驻淄院校2025年20条重点产业链企业行第六站——走进淄川区纺织服装、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活动圆满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全面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通过实地走访企业所需所求和面对面洽谈交流,助力地方重点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为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市教育局和淄川区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职业技术大学、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淄博市技师学院8所院校分管校领导和科研、就业、相关院系负责人,纺织服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代表共50余人参加。活动还特邀与我市纺织服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合作紧密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市外高校参加。
与会人员先后深入淄川3家代表性龙头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在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大家参观了面料和产品展厅,详细了解了企业如何凭借技术创新和产品多样化开拓广阔市场;走进山东雷帕得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体验馆和板簧车间,观摩了待电泳区、待喷丸区、待淬火区等产品生产线,亲身感受企业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方面的技改实践;在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与会人员参观了淄川区与吉利控股集团合作共建的年产15万辆新能源中高端皮卡、高端越野车及城市轻卡商用车项目,学习其现代化的生产全流程和高端产业化的先进管理经验。
随后在淄川经济开发区举行企业需求座谈会,淄川区区县域内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山东雷帕得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宏路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圣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淄博佳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泰展机电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代表参加座谈会,并发布了企业需求清单,3所市外高校和8所驻淄高校围绕企业需求清单和推动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区县域经济发展,重点介绍了学校与淄川区重点特色产业相匹配的专业优势,并提出推进产教融合的规划思路。校企双方表示,在人才引进、技术研发合作等方面精准对接需求,通过订单式培养、共建实训基地、联合技术攻关等形式,破解人才短缺和技术瓶颈难题。
通过活动举办,大家一致认为要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校城融合。一是要深化校企合作,强化需求导向,实现重点突破。学校要提升自身的办学能力,企业要在各自的产业链上做强,院校要实施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和实习实训改革,推动人工智能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构建数字化教学新形态。要合作共建重点专业,要围绕产业优势,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增强学科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推动驻淄院校办学跟着产业升级“走”,围绕企业需要“转”,适应市场需求“变”,通过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星空体育平台业素养。要充分利用好全市30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三)、50家市级现代产业学院这些优质资源,打造“互融共生、一体发展”的校企命运共同体。二是要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同题共答,实现双向赋能。要重点抓好产教联合体和行业共同体建设,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和共同体实体化运作,主动与所依托的各类产业园区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举办活动、共享资源、联合开发等方式,促进与各类产业园区的深度合作。要提高资源共享程度,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制定资源共享政策等方式,推动各方共享实训基地、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资源,共同参与构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统筹行业、园区、学校和企业的资源,面向学校开展学生实习实训,面向企业开展职业培训、技术研发和横向技术服务。要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引进典型生产案例,服务高成本、难再现的实习教学需要,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以及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要提供实习岗位,驻淄院校要全面提升赋能地方企业发展的贡献度。三是要深化校城融合,强化技术赋能和人才支撑,实现贡献度大幅提升。要通过项目建设推进“校城融合”,抓项目建设促进高校科研、教学成果与我市企业需求相结合,切实推动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带动了一大批本土人才快速成长。要通过平台数量、规模提升“校城融合”质效,驻淄院校要深耕地方企业,校企搭建更多的科研创新平台,企业也要同步加强与市外院校合作,加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校城融合规模。要提升高校毕业生留淄率、高校横向科研服务、订单培养规模等贡献合作指标的全面提升,大力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大力推动产业学院、实训基地、新产品研发、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实践教学平台等载体建设,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彰显高校担当,在提升企业效益方面展现更大作为。
此次活动是淄博市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重点产业链发展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活动前后,还对服务支撑纺织服装、新能源汽车行业和与淄川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对下一步合作的具体项目进行了对接商洽,通过搭建高效沟通平台,组织高校精准对接重点企业,不仅实地考察了产业技术前沿,更通过座谈实现了人才需求与供给的深度匹配。市教育局将继续分区域组织产业链企业行系列活动,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