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24 00:48:00 点击次数:
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南通金驰机电有限公司协办,赛得利集团、日照品特裕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支持,以及江苏大生集团为大会参观交流提供支持。
大会共有来自全国160余家纺织产业链企业、纺织院校、研究院所的代表参会,共同交流探讨纺纱智能化新动态、新路径、新成果,现场人气鼎沸,十分热烈。为确保会议成果最大程度惠及行业,大会对会议现场进行了网络直播,累计五千余人次通过网络观看了大会直播。
本次论坛以“数智领航 智改破局”为主题,聚焦5G、AI与工业互联网在纺纱领域的深度融合,重点探讨智能装备创新、数字化工厂建设、工艺优化与质量管控等关键技术,助力企业破解转型难题、提升产业链韧性,江苏大生集团、“纤意纺直播生态中心”实地参观,一以贯之的技术创新理念,带纺织企业破开迷雾!
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嘉宾有: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原会长谢明、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徐远志、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主任/陕西棉纺织技术期刊社社长王杨俊、大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科、江苏省服装行业协会原会长郁冰、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周燕、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棉纺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忠、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产业发展处副处长曹国新、南通市纺织工业协会会长金鑫等。
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徐远志代表主办方为大会致辞,他对与会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在致辞中分享了关于智能化转型的建议:首先是要技术融合,打破信息孤岛。纺织智能制造需要突破设备互通性难题,推动数字孪生、AI视觉检测、5G全连接等技术全流程集成。其次,绿色赋能,探索低碳未来。第三是生态协同,共建创新平台。随着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他还呼吁加强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将依托中国棉纺织高质量发展智库,努力搭建政府、企业、院校高效互动交流平台,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科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纺织产业正置身于一场由数字化、智能化浪潮驱动的深刻变革之中。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纺纱生产流程和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格局。作为产业链的基础与核心环节,纺纱工序的智能化升级与自动化改造,其战略意义已远超单纯的技术更新。作为中国纺机工业的骨干力量和智能化转型的坚定实践者,经纬纺机正在积极推动数字孪生在全流程纺纱工序的应用,实现在虚拟空间模拟分析和优化生产运行。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分享了纺织行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现状及趋势,顾会长提出,纺纱生产线升级的两个路径是:进口替代通过需求拉动实现技术嵌入全球产业链;新兴技术领域则依赖场景突破解决技术范式不确定性。当下,纺织行业发展已从注重规模扩张转向以创新为驱动的高价值产品转型,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当前,我国棉纺织行业正处于时间、空间和技术变革的历史交汇期,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格局重构的加速期和优势再造的机遇期。顾会长指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在持续稳固的前行,而且速度不低,我们很多企业如果没有走数字化这一步,就会落伍。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致辞并分享了棉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与智能化展望,通过协会的调研数据,为我们分析了上半年棉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在行业淡旺季特征不明显的情况下,9月前行情普遍不被看好,还是寄希望于“金九银十”发力,提振行业信心。下游需求不畅的大背景下,棉纺织整体行情大概率将延续弱势。董会长表示:转型、入疆、出海、退出,四个选择考验着企业家的智慧,也将继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求稳、求新、求变是当下几种主要的经营思路,但保生存是第一位。
本次论坛特别策划了《2025棉纺行业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产品推荐目录》现场发布活动。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继续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重点支持企业更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设备,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范围。7月,八部委联合印发《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其中纺织机械的智能化发展被纳入重点任务范畴。为加快推动纺织行业技术装备高端化升级改造,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满足行业设备更新对先进技术、产品的需求,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棉纺织技术》期刊社特发起《2025棉纺行业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产品推荐目录》征集发布系列活动,经过行业广泛征集和审慎筛选,最终16项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项目,34个产品入选。入选本次目录的产品是行业智能化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成果体现,也为行业技术装备高端化升级改造提供强大助力。
上午、下午的会议分别由《棉纺织技术》期刊社副社长冉军丽、《棉纺织技术》期刊社新传媒运营总监梁亚阁主持。
东华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革分享了《纺纱智能制造的机制和发展路径》,报告中系统介绍了纺织产业的分类与特点,并从智能制造系统的架构层次、关键技术模块及系统集成优化三个维度,深入剖析其构建机制。陈教授提出纺纱智能制造的六个发展路径:纺织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工序集成、数据联网、原料拓展;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和典型场景;智能制造工厂分级建设;支持大型企业持续深化智能制造工程;提供“小步快跑、反复迭代”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建设纺织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靖的报告题目是《创新驱动,智领未来-纺织机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跨越发展路径》,报告中分享了经纬智能公司在纺织机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创新成果。从新中国第一代纺机设备到如今的高速高效环锭细纱机、智能精梳设备和转杯纺纱机,经纬智能通过智能化锭速曲线、无轨式自动接头机器人等创新技术,实现了生产效率与品质的双重提升。邓总指出:在“双碳”目标及“双循环”发展格局下,通过创新驱动,市场对智能、环保、节能、高效、稳定可靠的高端纺机需求显著增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节能成为纺机装备发展方向。
大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的报告题目是《智能绿色领航百年大生高质量智慧发展》,分享了大生集团智能绿色工作场景以及创新产品。从百年纺织名企到智能制造标杆,大生集团以10万锭智慧纺纱工厂,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生产,通过智能检测、质量追溯、人机协同等创新技术,不仅提升了效率与品质,更打造了碳中和车间,引领行业低碳发展。漆总指出:未来大生将进一步发挥10万锭智慧纺纱工厂示范效应,进一步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探索“产品+服务”或者“产品+服务+体验”的模式。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倪敬达分享了报告《纺纱工厂智能化升级思考及解决方案》,倪总提到:传统纺纱过程中,能耗占生产成本的30%以上,且产品质量波动范围可达10%。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他从传统纺纱行业的痛点出发,提出了纺纱工厂智能化的转型路径。从清花、梳棉到络筒、打包的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展现了技术革新如何赋能生产提质增效,实现质量精准追溯、能耗优化与柔性生产。他强调,智能化不仅是设备的升级,更是数据驱动、绿色制造与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纺纱行业将迈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秦金桥的报告《山东正凯5G+工业互联网在纺织生产中的应用与实践》从行业痛点出发,系统介绍了正凯如何通过“5G+工业互联网”技术,打造柔性化、数字化的智慧纺纱体系,包括MES系统、5G+AGV智能调度、多系统融合技术等核心解决方案。山东正凯以自动化、数字化设备为基础,围绕工业网关、工业交换机、生产装备通信模块等内网关键环节,对纺织工厂内网改造集成,通过MES系统和ERP、OA系统集成的多系统平台加速推动工厂智能化改造,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网络信息闭环,实现人员的高效管理,全流程自动化生产,质量在线监测和控制,环境与安全的实时在线,物流精益化管控。
常德经纬摇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平的报告《智能制造赋能产业升级》重点介绍了YJ200A、YJ210A等系列摇架的技术创新,包括独特的整体半释压功能、锭间压力平衡机构、固定钳口设计等,这些创新显著提升了成纱质量稳定性,降低了劳动强度,并延长了设备维护周期。此外,周总的报告中还对比分析了弹簧摇架、板簧摇架和气动摇架的性能差异,以及智能制造在实际中的应用与能耗优化成效分析,通过数据直观展现。
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监刘术坤分享了《AI技术在纺织工厂智能物流系统中的应用》,环球集团以粗细联,筒纱线为核心,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构建了具备自感知、自决策、自优化能力的从原料到成品的智慧物流生态。HIMS环球慧目系统和十大防错支闭环管控,展现了AI在质量追溯与生产管理中的强大应用。刘总还提到,赛特环球“智算中心”将为纺纱智慧工厂和环球智工厂装备提供算力支持。
晋州市鹏奥纺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建明的报告题目是《中小企业数智转型的探索与实践》,他分享了鹏奥在智能配棉、自动换筒、粗细络包联、新能源引进等一系列的数智化改造措施,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公司在设备更新、单锭检测应用、自动打包机使用以及太阳能发电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并分享这些改造带来的显著效益,为行业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案例参考。
南通金驰机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玉山的报告题目是《细纱机智能化升级,助力纺企提质降本减员增效》,详细介绍了电子牵伸改造、平移式集落、细络联、永磁水冷电机等创新技术和智能化解决方案如何帮助纺织企业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车间环境。据介绍,通过加装集体落纱、电子牵伸、细络联等装置,更换高效电机和专件,不仅能使原有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实现大幅提升,纺出的纱线品质甚至还能比一些新设备更好,客户投入改造的成本还可以大幅降低。
赛得利集团技术服务总监汪水桥的报告题目是《赛得利莱赛尔纤维的特性及纺纱应用优势》,他表示:莱赛尔在涡流纺上的应用相比紧赛工艺自动化程度更高、用工更少、流程更短。莱赛尔可以与粘胶、涤、棉进行各种混纺以获得独特的纱线特点,对传统的涡流纺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赛得利莱赛尔涡流纺做成的纱线强力高,毛羽更少,不易起毛起球,制成的面料耐磨,水洗尺寸稳定性好,手感柔中带韧,布面更光洁有质感。汪总还介绍了赛得利莱赛尔纤维涡流纺专用纤维品种的开发以及赛得利交联型莱赛尔纤维CL在纺纱端的使用情况。
日照品特裕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永龙的报告题目是《智能化产品在纺纱中的应用》,他分享了品特裕华在纺纱智能化领域的创新成果与行业实践,通过单锭监测系统、粗纱自停装置和智能纺纱管理软件等核心技术,品特裕华显著提升了纺织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全面优化了纱线质量,这些解决方案为纺织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数智世界集团数智工业管理部总经理陈之国分享了《数智世界智能纺纱规划与探索实践》,报告中介绍了数智世界智能纺纱产业的战略布局与创新实践,从四川雅安到新疆园区的产能规划,到‘灯塔工厂’的标杆示范,再到全流程自动化、环保节能技术的落地应用,展现了数字化与纺织业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这些成果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
论坛同时开设“新品展示及自由交流区”,邀请来自全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涉及的辅配专件企业展出最新技术资料和样品,介绍最新产品的性能特点,指导和帮助企业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优选辅配专件,吸引了与会代表的驻足参观与咨询。
8月20日晚,中国棉纺织高质量发展智库2025智能纺纱趋势研讨会也已成功召开,50余名智库专家、高校代表及纺织、纺机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智能纺纱技术趋势展开深度研讨。会上,中国棉纺织高质量发展智库秘书处率先汇报工作,总结了智库已落地的重点活动成果,介绍了未来将搭建的“企业-高校”合作平台规划。与会人员聚焦三大核心议题展开交流:一是纺织行业当前形势的分析与研判,二是纺纱智能化改造的先进实践经验分享,三是智能化改造过程中现存问题的破解思路与建议。作为中国棉纺织高质量发展智库年度重要活动,此次研讨会既是技术趋势的交流平台,也是智库工作的调研载体。专家们充分肯定了智库的工作成效,为其未来发展建设提出务实建议,并针对数字孪生、柔性生产等智能纺纱热点方向,明确了可行性方案与发展路径。与会专家及企业代表均表示,将积极投身智库建设,为棉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8月22日上午,各位代表还将进行江苏大生集团、“纤意纺直播生态中心”的实地参观活动,江苏大生一直都是行业智改数转网联的“先行者”,传统企业如何适应、融入数字化浪潮?相信代表们会从中获取灵感和启发!
中国纺纱智能化技术论坛已经连续召开了六届,从关注纺织企业数字化、信息化到关注关键领域的连续化、自动化,从探讨关键工序的智能化改造,到国内先进智能工厂的应用实践,再到绿色工厂智慧工厂的建设探索,与广大纺纱企业共同关注纺纱智能化的重要实践和发展进程,成为行业智能纺纱领域的专业品牌盛会。